2024-02-19 06:08:03 | 远见网
上世纪初广东法政学堂开课招生
为南粤第一所法律专门教育机构
“学员肄业法政,原期为国家通达有用之才,允宜乐群敬业,共济时艰,无论官籍民籍及其职位尊卑,必泯化一切阶级门阀界域意见,一堂雍睦,而秩序自存,则他日从事政界,方免官民隔阂之弊……”亲爱的读者,这段半文半白的话,是我从广东法政学堂的章程里摘录下来的,如果你仔细研读,就会从中读出办学者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愿望。尽管强调规则与平等的法律精神与“尊卑有序”的传统伦理格格不入,法政学堂首任监督(即校长)夏同龢“普法于国民”的努力近乎于堂吉珂德与风车作战。但作为南粤第一所法律专门教育机构,广东法政学堂在贫瘠的土壤里播下了第一颗法律精神的种子。就算到了100多年后的今天,仔细检视这颗种子萌芽的艰难历程,或许还能给我们带来些许启迪。
办学
上百地方官被迫入读
有意逃学者乌纱难保
要追溯广东近代法律教育的源头,咱们还得提一提成立于19世纪中期的广州同文馆。我们以前说过,官方之所以开办同文馆,就是为了培养信得过的外交人才。而要与洋人打交道,就必须了解国际法,所以,广州同文馆也开设了《万国公法》、《公法会通》等课程。不过,这些课程经常被视为“西艺”的附庸,开课时间很短,没多少人真正把它们当回事,而走科举正途出身的大小官员,除了一小部分热心洋务的人,更将其视为雕虫小技,不屑一顾。
法政学堂开课招生 地方官接触舶来品
广东法政学堂的开办,却使全省大小官员再也不能小看这些“西艺”附庸了。1905年,科举考试被正式废除,传统读书人顿失晋身之阶,科举正途失去了昔日金子招牌的效应,再加上时值清末新政,办理警政、管理中外商务、铁路和矿业等新兴行业,都需要全新的知识,尤其是法律知识。1905年1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广东学政于式枚联合上奏朝廷,称“世变日亟,学术日繁,东西各国政治法律颇具深意,多为中国旧日未所有”,故而奏请成立广东法政学堂,以“造就广东全省司法行政官吏”。两人的奏折不到半个月就被批准了,这是继直隶法政学堂之后,中国第二所法政学堂,也是南粤第一所法政学堂。
5个多月后,广东法政学堂正式开课招生,全省大小官员开始不得不与民法、商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裁判所构成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等一大堆从没听说过的新名词打交道了。当时那些读惯了四书五经的旧式官吏,一看到这些新名词,肯定大多眼冒金星,想拔腿就跑。
地方官逃学受严罚
成绩优异者可升官
可他们不是想跑就能跑的。根据当时官方的规定,广东大大小小过百地方官,上至道府、下至知县佐杂,不管是实缺还是候补官员,也不管年龄是大是小,除非是在国外学过法政,或者职务重要实在走不开,否则一律要来学堂报名投考。如果该来的不来考,或者考上了逃避上课,都要记过停职,随即强迫入学,不毕业不许恢复官职。不过,有罚就有赏,按照规定,如果学员成绩优异,就有机会升官,或者换一个油水更多的岗位,如果是候补官员,那也可以优先安排差事。就这样,面对这样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全省大小官员只好勉为其难,开始学习各类让人头晕眼花的中西法律课程。
学堂课程庞杂艰深,管理规矩也颇为严格。学堂章程开宗明义,称“本校为研究法政学而设,各学员随时随事皆应自律于法则之中”。再往下看,不敬师长,蔑视学科、仪容不整、欺负同学、上课迟到、听课不抄讲义、提问不守规则,乃至在课堂内谈笑吸烟,都要记过,记过就要扣分,扣的多了,就要勒令退学,仕途必定大受影响。难怪《广东文史资料》(1963年第四辑)刊登的一篇题为《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杂忆》的文章写道,学生在课堂外见到洋教习,都要鞠躬行礼,见到华人教习,则要作揖,如果在课堂内,等老师入座后,大家一起鞠躬行礼。这些斯文有礼的场景,大概都要拜那严格的管理规定所赐了。
状元东渡 立志普法于民 归国办学 苦心经营六年
作为南粤第一所法律专门教育机构,广东法政学堂的影响不容小觑。据相关资料记载,辛亥革命后,广东各地方法院,从院长到检察长,再到各庭庭长,几乎都是从广东法政学堂(辛亥革命后更名为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的。可以说,它为广东的近代化培养了第一批亟须的法律人才。我们都知道,一所学校要办好,必有一位灵魂人物。早期广东法政学堂的灵魂人物便是其首任监督夏同龢。虽然今天已经很少有人听说过他的名字,但这个立志“普法于民”的近代法律教育先行者,曾是第一个自费出国留学的状元。留学归国后,他在法政学堂苦心经营六年,播下了第一颗法律精神的种子。
成绩优异打动日本著名法学家
说来有趣,夏同龢是1898年、也即戊戌维新之年被钦点的状元,但翻开他应对殿试策问的文章,通篇尽是“致治之道无过于法祖”、“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这样的语调,用我们今天的理解来说,压根就是个反对变法的守旧派。这么一个思想保守的人,何以在数年之后作出自费到日本法政大学深造的决定呢?要知道,他那时已是官至四品的翰林院修撰,又是状元出身,这自费留学的举动算得上惊世骇俗,因而上了当时《东方杂志》的“头条”,被誉为“复能以第一人之清望而入他国学校为学生,其志量加人一等”。这巨大转变的动力来源于何处呢?从其活动年表上看,夏同龢中了状元的第二年,即到广东游历,在这里认识了爱国诗人丘逢甲,并结为一生挚友,随后他又前往澳门,结识了一批维新改良人士。我虽然没有确切证据,但推测是这次广东之行改变了他的思想,却也不算毫无依据。
夏同龢只在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班学了一年,但他优异的成绩令当时的法政大学校长、日本近代法学奠基人之一梅谦次郎印象十分深刻。1905年7月,日本《法律新闻》刊载了夏同龢接受记者采访的笔录,他在其间表达了“使法律思想普及于国民,则国立自强”的救国理念。当年,8月29日,夏同龢编著的《行政法》得以出版,这也是中国最早的行政法学类书籍之一。从此,戊戌状元夏同龢转型为中国近代法律先驱之一。
办校外补习班普及法律思想
1905年年底,夏同龢学成归国,接受两广总督邀请,出任广东法政学堂监督,从此开始了“普及法律思想”的实践。他主持制定学堂章程,将法学通论、比较宪法、民法、商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数十门近代法学课程纳入课表;他从日本聘请多名学者,来学堂执教,在法政学堂自编的月刊《法政丛志》上,常有外籍教员和学生就法学前沿问题展开的精彩答问,颇有教学相长的味道;他期待通过学校教育,使“官绅和谐,推暨于民,或从此一线”,这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其实只有一步之遥了;为了实现“使国民皆有法律知识”的理想,他甚至还办起了“校外补习班”,从而出现了“校内千余人,校外也有千余人接受法政教育,非常繁盛”的景象。
辛亥革命后,夏同龢当选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从此离开广东法政学堂,法政学堂之后也更名为广东公立政法专门学校,翻开了新的篇章。不过,他培养的毕业生,大多数成了广东亟须的第一批法律人才。一个昔日拒“变法”于千里之外的传统读书人,最后却成了将舶来的法律教育引入中国的先驱之一。从外表上看,这样的转变十分戏剧化,但究其原因,不过是他从未放弃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求真探索的努力而已。不管时代如何变化,这样的品质总是稀缺而宝贵的,这也是我愿意把夏同龢与广东法政学堂的故事写下来的原因。
清朝末年,很多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改变当时清朝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要从人才抓起。只有培养了具有先进思想的人才,才能在国家改革中,探索先进的措施。
基于这样的想法,清政府积极安排了不少的学生出外留学。除了清政府的公派留学外,民间的那些地主资本家们,也自费地送自己的孩子出外留学。渐渐地,整个中国都形成了一股出外留学的热潮。 远见网
(清末留学生旧照)
不仅如此,实际上当时的外国列强,对于中国派学生出外留学这件事,也是很欢迎的。尤其是“庚子赔款”,清政府灭亡后,部分国家甚至主动提出,用这笔钱作为中国学生出国的留学的费用。这也说明了外国列强对中国学生出去留学这件事,不但是不反感的,而且还有点欢迎。
有人可能会说,那是因为清朝已经灭亡了,北洋政府或者民国政府同不同意清政府的不平等条约,还说不定,因此,列强做一个顺水人情而已。
但就算是做顺水人情,也可以做别的,为什么用来鼓励中国学生出外留学呢?显然,鼓励中国学生出外留学,对外国列强来说是有好处的,因此他们才会这样做,把不利因素,转化成有利因素。
这就有些让人不能理解了。照理说,中国派出去的学生越多,人才就会越多。而中国的人才越多,中国就会越强大。这样一来,瓜分中国的企图,就很难实现。列强这样做,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在俄罗斯留学的王爷载涛)
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以下两方面的情况值得注意。
其一,列强想阻止也阻止不了。
为什么说列强想阻止也阻止不了呢?因为无论是中国公派留学生,还是民间私派留学生,列强都不可能阻止。毕竟列强都是资本主义社会,这些国家里的学校,都是私人开办的。开办学校的目的,是要赚钱的。有学生来读,而且符合条件的学生,那些学校不可能把他们拒之门外。因为你拒绝了,别的学校就会录取。政府也不可能强行规定国内的学校不准接收中国的留学生。做了这样的规定,政府就得补偿学校的损失。这怎么可能呢?
更何况,西方的国家,都是从文艺复兴站起来的。对于他们来说,价值观就是“自由、平等、博爱”。拒绝中国留学生,本身就是违背这些基本价值观的。你要是敢于做出这样的规定,必然会受到社会的批评,以及反对政党的攻击。因此,掌权的政党也许会做一些限制,但是既无法实现,也不会严格规定。
(被列强侵略的清朝)
其二,列强想进行意识形态殖民。
列强侵略清朝,其实其目的是十分复杂的,也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最早的时候,他们是想和清朝做生意。当然了,这种生意,既包括正当的商品贸易,同时也包括不正当的鸦片贸易等等。但是清政府由于闭关锁国的政策,并不愿意和列强做生意。更由于鸦片贸易毒害中国老百姓,因此清政府才强力抵制。而这也诱发了列强的武力入侵。
当列强在入侵过程中,由于清政府打不赢,不断和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让列强的胃口渐渐变大。他们已经不仅仅是想和中国做生意,而是直接从中国掠夺资源。掠夺资源,也是资本主义国家原始积累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才有开矿山、修铁路、掠夺华工劳动力等等。
再到后来,当清政府在与日本发生甲午战争,并且战败以后。西方列强突然意识到,清朝可能会四分五裂,因此西方列强开始对中国进行领土索求。在他们看来,如果不进行这样的索求,日本也会虎视眈眈掠夺中国的土地,由此,八国联军入侵开始了。这完全是一场列强准备对中国进行彻底分割的战争。
不过,虽说列强打赢了,但是他们也看到了民间强大的反抗力量,这些力量都是十分排外的。这种排外力量是十分可怕的,就算列强能够对中国进行瓜分,由于这种力量的强大,列强也无法像对待其它殖民地一样,顺利地对中国进行殖民。
而要对中国进行顺利的殖民,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意识形态的输入。
所以,在中国留学生问题上,列强才会有那样的态度。
不过,应该看出,列强的愿望是落空了的。因为中华民族有强大的向心力,那些出外留学的学生,绝大多数虽然接受了西方的思想,但是并不接受被殖民。而后来,当这些留学生回国,并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时候,他们真正地掀起了一场民族解放运动,逐渐地把列强赶出了中国。
远见网(https://www.yyjianzhi.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清末曾有120名幼童赴美,为什么最终回来了94人?的相关内容。
众所周知,清朝是中国最后的一个朝代,当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了清朝闭封锁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中国处处受挨打。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现状,清朝征服先后发动了不少的改革,其中派遣留学生就是其中一个手段,让这些学生去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回来之后为清朝效力。在清末,曾经有120个幼童被派遣到美国留学,最终却回来了94个,剩下的那些学生去了哪里?
首先,清朝派遣这些留学生,最终目的是培养高人才,回来之后为朝廷效力。对于那些在留学过程中表现得不那么优秀的学生,清朝自然不会继续花钱在他们身上。所以,当时出现了一些因为表现不佳被迫回国的学生。
其次,被清朝派遣出去的都是幼童,年纪小小就要坐船到远离故土的美国,肯定会有一些幼童在期间因为水土不服而出现生病死亡。这些幼童没办法适应当地的生活,所以出现因各种病因死亡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最后,一些留学生学成之后不愿意为清政府效力。要知道当时候的清朝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而且清政府非常腐败,他们不愿意为清朝效力也是情理之中。另外不排除会有一些留学生已经适应了外国的生活,打算在外国定居不愿意回来的情况。
不管怎么说,派出的留学生最后大多数还是选择回国了,他们都选择为了水深火热的祖国奋斗。
以上就是远见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远见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远见网:www.yyjianzhi.com清末新政时期为什么强调日本为出国留学的首选国家?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的话也是被西方掠夺的国家,但通过明治维新之后走上富强的道路,而且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在历史,文化和人才交流方面有诸多渊源,天时地利人和,更能希望出国留学的人将其,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引入国内。为什么清末初期留学欧洲的人多,后来留学日本的清末那么多人留学是为了拯救那时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他们是对于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抱
留学职业规划职业规划留学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模板6篇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你是否每天忙碌,但成果有限,这也意味着,需要开始写职业规划了。但是你知道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留学职业规划职业规划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留学职业规划职业规划篇11.选国家对中国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国家的教育水平及自身的经济能力,还有对自
为什么我不在建议送孩子出国留学,特别是澳在中国,出国留学是孩子的梦想,更是家长的期待。有的从小学开始,有的从中学开始,有的从大学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将孩子送到国外学习。那么中国家长为什么要送孩子出国留学?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认为,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投资,以自己的事业、前程,甚至是家庭幸福为抵押的一种高风险投资。这就必须考虑回报,留学前就必须要考虑这个投资是否会有好的回报。在中国,出国留学是孩
为什么这么多中国留学生会抑郁?随着海外留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留学生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就在几天前,一名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念大四的中国留学生小田,选择在公寓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耶鲁大学(YALE)研究人员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发现,45%在耶鲁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报告自己有抑郁症状,29%表示自己有焦虑症状,而美国大学生整体的抑郁症和焦虑症比例只有13%。另一些包括澳洲和英国学校在内的高校调查也
留学生回国找工作的就业情况?每年都说“史上最难就业年”,留学生从最初的光环笼罩到“海待”等现象的出现,说明留学生回国就业确实有些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但这当然不是意味着就不好找工作,根据每个人的实际能力和要求相关,下面一起看看留学生出国回来好找工作吗?不管是海归还是土著,不管是985、211还是一本、二本,一般这些纸面上的东西能把一个人送的最远的距离就是通过网申或者笔试,到面试的时候一个正
博士留学|公派留学申请指南,CSC奖学金距离你一点都不遥远,2023年申请指南来啦!对于想要留学的学生,寻找奖学金是重要考量因素。CSC奖学金,由中国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提供的国家公派留学项目,为国内学生提供了出国留学的经济支持。这个奖学金主要资助包括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等在内的多种留学类别,每年的资助金额会根据地区和项目时长有所不同,如英国博士奖学金大约每月10
关于国家公派留学支持的学校到现在我也没搞清楚你要的是什么?下面的名单是留学基金委公布的“可利用的项目”:留学基金委-耶鲁大学生物医学世界学者项目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生项目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博士生项目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医学中心博士生项目美国加州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留学基金委-维多利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项目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生项目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博士生
男友要出国留学两年,我该支持还是反对呢?谢谢你的这个问题,作为一个能替你分析问题的旁观者,我还是先表明我的看法,就是支持他!!!其实开解你的心的理由你自己都已经说出来了,就不需要什么其他的理由了,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就是信任,既然你已经认为他在国外不可能发展异国恋的话,那为何不支持他呢?现在科技那么发达,你们想见面的话随时都可以看见对方了,况且你说用分手来要挟他他也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的话,
2024-10-10 14:40:40
2024-08-18 17:23:04
2024-11-12 07:07:26
2024-11-02 12:53:08
2024-09-28 00:51:51
2024-08-31 10:53:36